般若科技總座林允進,創業首年就損益兩平,在營收達高峰之際,當年占六成訂單的龐巴迪,卻為了降成本打算轉單仿造廠⋯⋯。
林允進從客戶轉單學到慘痛教訓,才從技術導向轉為客戶導向,因而成為「螺槳大王」。 (攝影者.程思迪)
這是一個台大教授創業當黑手,遭遇生意失敗後,才懂得當生意人,最終成為水中螺槳大王的故事。
他,是般若科技公司總經理林允進,東京大學船舶工學博士,曾經是台大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(編按:已改名為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)副教授。公司草創初期,林允進從教授變黑手,穿著短褲在工廠裡汗流浹背的忙進忙出,曾被教授們私下嘲笑:「三年公司一定倒!」
當年,訂單連年增
但最大客戶竟找上仿造廠
結識林允進超過二十年,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柯永澤觀察,當年沒有技術優勢、螺槳訂單,不會鑄造的林允進,跨入一個與其所學有差距的螺槳產業,靠的是「初生之犢不畏虎」的衝勁。
如今,他身穿西裝站在台中般若科技公司的工廠中,監督著身穿銀色隔熱衣的工人,從高達攝氏一千六百度的煉爐裡,舀起烈焰液態狀的不鏽鋼液體,熟練的以三秒速度,就裝滿一個個米白色的螺槳模組,三百個工人們不停趕工。
因為這裡生產的螺槳,供貨全球九成以上水上摩托車、四成以上的小艇,一年生產超過五十萬顆的螺槳,放在地上可以從台灣頭擺到台灣尾。
林允進在一九八五年初期創業時,「黑手教授」的名聲,吸引許多客戶上門,首年就達營收損平。此時有貿易商找上他詢問是否能製造水上摩托車螺槳,當年只有一家美國廠商有製造技術,林允進心想若能研發技術成功,這將是個利潤極大的利基市場。
因此,他「撩落去(台語:指豁出去)」。國內沒有製造技術,林允進就去國外找,國內沒有機器設備,他就自己設計再請廠商做。花了一年即研發成功,剛好加拿大水上摩托車製造商龐巴迪(BRP)訂單上門,加上水上摩托車市場成長快速,般若科技公司收到的訂單、年營收連年成長,一九九五年的年營收最高至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